潤揚長江大橋位于江蘇省鎮江、揚州兩市西側,為********大跨徑的組合型橋梁,其建設過程中攻克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
該橋全長為35.66公里,橋面平均寬31.5米(行車道寬30米),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
該橋是當時國內工程規模****、建設標準最高、投資****、技術最復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現代化特大型橋梁工程,是第一座剛柔相濟的組合型橋梁。

從4月20號夜里0點開始,潤揚大橋迎來了一次健康大體檢——荷載試驗。這樣的體檢,前一次還是在15年前,大橋剛剛落成時做過一次,那么荷載試驗究竟怎么做?對于大橋的良性運行,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工程師 張嘯晨:“像我們這種大跨徑的纜系纜索鐵系橋梁,一般是10到15年,會進入一個疲勞病害的萌發期和發展期,所以我們也是借助潤揚大橋15周年的情況,對它進行一個檢測。”
對于潤揚大橋的荷載試驗從4月20日0點開始,連續4天,每天橋面封閉5個小時,屆時將有數十輛標準車駛上潤揚大橋。采用的是三軸的重車,車貨總重到達是30噸,斜拉橋的話,****的工況是同時承受24輛標準加載車,懸索橋的話,跨徑更大,****的工況是同時承受52輛標準加載車的重量。

當這些車子開上大橋,試驗人員會實時收集橋塔的應力、梁的應變和擾度、鎖力的變化等多方面的數據,所得數據可以和大橋剛剛落成時的荷載試驗數據進行對比,從而給養護人員提供科學的參考。

試驗過程中采用江蘇泰斯特電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TST5963采集設備實時收集橋梁的應力應變和擾度。測試人員在各測點處依次安裝相對應的傳感器并與TST5963采集設備連接,進行實時數據采集。


在所有工作人員及各設備廠家的共同努力下為期4天的潤揚大橋載荷試驗取得完美落幕。測試所得數據為此次試驗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對大橋疲勞病害的萌發期和發展期進行有效的檢查,對后期大橋的維護提供了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