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特大橋是由中交股份公路一局承建的江蘇省建造史上第一座鋼—砼組合梁斜拉橋。灌河特大橋造型新穎獨特,工程結構復雜,是蘇北的標志性工程。2006年順利合龍并全線同步通車,2013年江蘇華通工程監測有限公司、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宗周紅教授設計規劃在線監測系統,同年由我公司提供在線監測設備并協助施工建立起灌河大橋主橋健康監測系統。七年風雨無阻對橋梁工作環境、主橋線形、斜拉索索力、主塔沉降、主梁應力和主橋振動等物理量進行實時監測。

灌河大橋監測系統緊密結合大橋施工和運營的實際情況,注重實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易維護性、完整性和可擴容性等原則。基于測點優化布置、系統規模有限和適度的原則,結合斜拉橋的基本特點和運營期的病害和損傷狀況,重點針對斜拉索索力、主梁振動、主梁疲勞應力、主橋線形、主塔塔頂偏位以及運營環境如溫度和風荷載等等制定監測方案。
1 、工作環境監測:
對大橋橋址處環境溫度及風速風向進行監測。

2、應用加速度傳感器監測斜拉索索力:
斜拉索索力測試采用振動法,即在拉索上綁扎加速度傳感器,通過拉索振動頻率的變化,判斷拉索索力變化。

3、主梁應力監測
選擇典型截面,在鋼縱梁、橫梁上布置應變測點,監測在運行車輛荷載和環境因素變化下鋼主梁的應變和應力,為大橋的安全評估、安全預警和疲勞應力評估等提供必要的依據。

4、梁端縱向位移測量
灌河大橋采用半漂浮體系,主梁的****縱向位移應該發生在主梁兩端,因此測點布置在主橋兩端伸縮縫位置處。

5、主橋振動測量
沿主橋單側(上游側或者下游側)布置三向加速度傳感器,測量大橋主梁振動,監測大橋動力特性變化以及振動強度變化狀況,為大橋安全評估提供依據。
6、監控室布置
光纖交換機以及ADSL貓以及路由器等都是放置在機柜之內,走線按照美觀的原則,從墻角直角走線。

灌河大橋健康監測數據采集系統七年有余基本運行正常,采集得到的數據沒有明顯錯誤,儀器噪聲較小,能夠滿足灌河大橋健康監測需求;灌河大橋健康監測系統采集所得數據,符合結構力學基本原理,符合橋梁運行普遍規律,可為橋梁養護維修提供指導。業主也從健康監測系統海量數據中識別橋梁狀態變化、損傷演化和性能退化,能夠預測預報橋梁狀態發展趨勢。
灌河大橋飛架長江南北兩岸,天塹變通途,為人們帶來了便利。橋梁在線監測系統悄然伴隨著大橋度過了7年,然而這份工作并不會結束,它仍將伴隨著橋梁的一生。對橋梁環境及載荷產生的或有或無、或大或小物理量進行實時監測,對橋梁結構安全及運營狀況提供可靠的數據記錄支持。為橋梁養護、運營、維修及健康安全評估提供科學技術依據。